“從0到10”速讀李克強三次記者招待會
發表時間:2015-03-18 瀏覽次數:1637次
三年記者招待會,40余個問題,變與不變之間,值得回味。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大道至簡。第一財經記者通過0~10這11個基礎數字,觀察三年記者會背后的大勢與方略。
今年是李克強總理第三次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答中外記者問。三年記者招待會,40余個問題,變與不變之間,值得回味。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大道至簡。第一財經記者通過0~10這11個基礎數字,觀察三年記者會背后的大勢與方略。
會場“零裝飾”
2013年3月17日上午,履新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在這個全球媒體爭睹中國新任總理風采的場合,延續了近年來兩會的簡樸之風。記者會主席臺未鋪臺布,整個會場沒擺鮮花和綠色植物。去年和今年的記者招待會,同樣如此——不鋪桌布、零裝飾。
小到一盆花大到一棟樓,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中不乏這樣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在2013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和大家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
一人一問不夠
今年記者招待會開始前,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強調了三個一:每一位得到提問機會的記者一次只提一個問題,這樣讓更多的記者得到提問機會。
這樣的“供求比”是遠遠不匹配的。李克強在回答一家媒體提問時,笑稱對方提了兩個以上的問題。總理在記者會臨近尾聲時再度幽默地表示,“大家如果想吃飯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結束”。
事實是,每年的這場媒體盛宴上,基本都會“加餐”。2013年記者招待會,酌情增加了一個問題,2014年增加了兩個,今年則增加了三個問題。
兩次為電商村“做廣告”
“我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在今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表示,自己曾經到一個網購店集中的村去看過,那里800戶人家開了2000多家網店,可見創業的空間有多大。
正如李克強所說,這已經是他近期第二次在重大場合為中國的電商村“做廣告”。今年1月份,他在達沃斯年會致辭中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去年11月份考察浙江義烏青巖劉村的見聞,“那里有700多戶人家,卻開設了2800多家注冊網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過3000萬件各類商品。這就是勤勞肯干大眾創業的生動寫照。”
提前三年達標
在2013年3月份首場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用一系列數字量化了政府“削權、自我革命”的決心——“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在今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表示,本屆政府已經在兩年內完成了當初提出的五年內目標。
四個基層案例
總量很高,人均不高,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寫照。在本次答記者問時,李克強也談到了這個話題,并分別用兩個案例介紹了成績和挑戰。
前兩個案例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背后創業熱的真實寫照。其中,一家實體店的老板也開了網店,而且把自己實體店的狀況拍成視頻上網。在李總理看來,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第二個案例是李克強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與大家分享的,他想起去年在推進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的時候,自己去一個地方的企業登記場所,遇到一位已經退休的婦女。對于注冊資本實繳制的取消,激發了這位婦女的創業熱情來,說要辦一家婚慶公司。
站在技術熱、創業熱的風口上,中國經濟依然會飛得很高很遠,但李克強沒有回避“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這個現實。
春節前,李克強去中國西部一個農村連走兩戶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風的破瓦房里,兒子40多歲了,因為窮還沒有娶上媳婦。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大學生,但是他的妹妹為了讓哥哥更好地念書,春節還在外面打工沒有回家。
五提“穩”字回應新常態
“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我們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市場的當前信心。”
“關鍵在于新常態下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間找到平衡點,這就使我想起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既要謀勢,又要做活,做活有兩只眼。形象地講,穩增長和調結構就是兩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謀大勢,當然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氣。”
在回答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提問時,李克強用連用五個“穩”字來表達中國經濟體質增效、穩中有進的信心和決心。
六提人民
在2013年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的開場白中六次提到人民。
“讓人民受惠”是李克強每年記者會都會提到的關鍵詞,他今年也表示,穿鞋要合腳,施政也要利民惠民。
保七不容易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左右,用李克強的話來說,看起來增速是調低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
“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注重質量、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
中國經濟是每年總理記者會的焦點話題。2013年記者招待會,在回答完最后一個問題后,李克強又做了一段補充發言,其中對國際輿論對于中國經濟的擔憂予以回應,他表示,中國有條件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推進社會進步。
八次常務會議升溫創業創新
創業創新,再度成為今年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個熱詞。“市場活力的激發需要政府去清障搭臺,今年我們要繼續在這方面做更多的事。”李克強說。
中國政府網資料顯示,2014年,國務院有多大八次常務會議將促進創業創新納入重點部署。
九答境外媒體
今年常規時間的16個提問機會中,境外媒體(含港澳臺)爭取到了其中的9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愈加開放自信的縮影。
補時10分鐘
2013年總理記者招待會,歷時1小時50分鐘,2014年歷時1小時47分鐘,今年記者會時間大約兩個小時,較前兩次增加了10分鐘左右。
今年是李克強總理第三次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答中外記者問。三年記者招待會,40余個問題,變與不變之間,值得回味。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大道至簡。第一財經記者通過0~10這11個基礎數字,觀察三年記者會背后的大勢與方略。
會場“零裝飾”
2013年3月17日上午,履新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在這個全球媒體爭睹中國新任總理風采的場合,延續了近年來兩會的簡樸之風。記者會主席臺未鋪臺布,整個會場沒擺鮮花和綠色植物。去年和今年的記者招待會,同樣如此——不鋪桌布、零裝飾。
小到一盆花大到一棟樓,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中不乏這樣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在2013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和大家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
一人一問不夠
今年記者招待會開始前,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強調了三個一:每一位得到提問機會的記者一次只提一個問題,這樣讓更多的記者得到提問機會。
這樣的“供求比”是遠遠不匹配的。李克強在回答一家媒體提問時,笑稱對方提了兩個以上的問題。總理在記者會臨近尾聲時再度幽默地表示,“大家如果想吃飯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結束”。
事實是,每年的這場媒體盛宴上,基本都會“加餐”。2013年記者招待會,酌情增加了一個問題,2014年增加了兩個,今年則增加了三個問題。
兩次為電商村“做廣告”
“我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在今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表示,自己曾經到一個網購店集中的村去看過,那里800戶人家開了2000多家網店,可見創業的空間有多大。
正如李克強所說,這已經是他近期第二次在重大場合為中國的電商村“做廣告”。今年1月份,他在達沃斯年會致辭中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去年11月份考察浙江義烏青巖劉村的見聞,“那里有700多戶人家,卻開設了2800多家注冊網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過3000萬件各類商品。這就是勤勞肯干大眾創業的生動寫照。”
提前三年達標
在2013年3月份首場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用一系列數字量化了政府“削權、自我革命”的決心——“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在今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表示,本屆政府已經在兩年內完成了當初提出的五年內目標。
四個基層案例
總量很高,人均不高,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寫照。在本次答記者問時,李克強也談到了這個話題,并分別用兩個案例介紹了成績和挑戰。
前兩個案例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背后創業熱的真實寫照。其中,一家實體店的老板也開了網店,而且把自己實體店的狀況拍成視頻上網。在李總理看來,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第二個案例是李克強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與大家分享的,他想起去年在推進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的時候,自己去一個地方的企業登記場所,遇到一位已經退休的婦女。對于注冊資本實繳制的取消,激發了這位婦女的創業熱情來,說要辦一家婚慶公司。
站在技術熱、創業熱的風口上,中國經濟依然會飛得很高很遠,但李克強沒有回避“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這個現實。
春節前,李克強去中國西部一個農村連走兩戶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風的破瓦房里,兒子40多歲了,因為窮還沒有娶上媳婦。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大學生,但是他的妹妹為了讓哥哥更好地念書,春節還在外面打工沒有回家。
五提“穩”字回應新常態
“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我們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市場的當前信心。”
“關鍵在于新常態下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間找到平衡點,這就使我想起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既要謀勢,又要做活,做活有兩只眼。形象地講,穩增長和調結構就是兩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謀大勢,當然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氣。”
在回答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提問時,李克強用連用五個“穩”字來表達中國經濟體質增效、穩中有進的信心和決心。
六提人民
在2013年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的開場白中六次提到人民。
“讓人民受惠”是李克強每年記者會都會提到的關鍵詞,他今年也表示,穿鞋要合腳,施政也要利民惠民。
保七不容易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左右,用李克強的話來說,看起來增速是調低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
“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注重質量、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
中國經濟是每年總理記者會的焦點話題。2013年記者招待會,在回答完最后一個問題后,李克強又做了一段補充發言,其中對國際輿論對于中國經濟的擔憂予以回應,他表示,中國有條件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推進社會進步。
八次常務會議升溫創業創新
創業創新,再度成為今年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個熱詞。“市場活力的激發需要政府去清障搭臺,今年我們要繼續在這方面做更多的事。”李克強說。
中國政府網資料顯示,2014年,國務院有多大八次常務會議將促進創業創新納入重點部署。
九答境外媒體
今年常規時間的16個提問機會中,境外媒體(含港澳臺)爭取到了其中的9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愈加開放自信的縮影。
補時10分鐘
2013年總理記者招待會,歷時1小時50分鐘,2014年歷時1小時47分鐘,今年記者會時間大約兩個小時,較前兩次增加了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