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濟鋼,緣何后來居上,上海耐磨板供應
發表時間:2018-06-19 瀏覽次數:1932次
5月8日,以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鋼)為主發起人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鋼材料創新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將以高端軸承、彈簧、齒輪和節能型鍛件領域中的國內研發部門和高端客戶為引領,通過協同創新,推動我國特殊鋼及高端裝備零部件技術進步和產業化。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有關領導在調研濟鋼后曾表示:“苦苦尋找了這么多年:到底誰在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我們終于找到了濟鋼。”
不過,從2004年生產“大路貨”——螺紋鋼開始,經過轉型升級,濟鋼僅僅用十幾年時間就成為卡特彼勒、戴姆勒、東風汽車等大牌制造企業的全球供應商,成為國內特鋼領域的主力軍,其后來居上的邏輯是什么?
“我們就是踏踏實實根據市場抓轉型,誠信經營,創新發展。”日前,濟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玉田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表示,“濟鋼將圍繞建設中部地區高端制造材料基地的發展規劃,將在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制造等高端制造上走出濟鋼的特色之路。”
打造高端裝備“芯片”
中船重工有位領導曾經在濟鋼區域加工中心現場會上感慨地說:“如果把高端裝備產品比作電腦,濟鋼的特鋼產品就是裝備里的‘芯片’。”
“濟鋼是內陸企業,沒有物流優勢和資源優勢。但是,濟鋼有區域市場優勢,因為河南是裝備制造業大省。”李玉田分析。他認為,生產建筑用鋼的濟鋼必須轉型升級,必須生產出裝備制造業需要的高端材料,占領高端市場。
據悉,圍繞濟源的500公里范圍以內,有洛軸、洛拖、中國重汽、徐工、陜汽、鄭煤機、東風汽車、中船重工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高端鋼鐵材料生產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主要包括能源電力、高鐵、汽車、船舶、工程機械、大型及精密設備制造等行業需要的軸承、彈簧、齒輪、軸類、連桿類、緊固件、大型精密鍛件等。
“制造業從國外轉移到國內,再從沿海轉移到內地,這是趨勢,并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濟鋼就是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遇。”李玉田準確判斷。2004年,濟鋼就下決心搞轉型升級: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
不過,高端裝備對鋼材的質量及性能要求很高,因而門檻很高。
“2009年,我去鄭煤機推銷的時候,人家直接來了一句:‘你濟鋼行不行啊?我這里可是駐著軍代表!’言外之意是懷疑濟鋼的能力。”分管科技質量的濟鋼總經理助理萬長杰回憶企業轉型初期的情況。
“現在,他們是濟鋼的忠實客戶,每年需要7萬~8萬噸的棒材,基本上都用濟鋼的。”萬長杰說。
“要上就上最好的!”
為確保轉型升級成功,濟鋼做足了文章。
“如果你開的是拖拉機,肯定冒煙,肯定跑不起來,如果是奔馳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李玉田說,“要上就上最好的!”
“十二五”以來,濟鋼先后投入60多億元,實施了極具濟鋼特色的技術改造。
“裝備要最好的,但不要多余的。”李玉田說。根據實際需要,濟鋼針對煉鐵、煉鋼、連鑄、爐外精煉、真空脫氣、連軋等,按照特鋼生產的最高水平進行設計。這使得濟鋼成為行業同類型企業里花錢最少,但是裝備競爭力最強的,并使得濟鋼的優特鋼裝備工藝一次性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實現了企業硬件競爭力一次性到位。目前,濟鋼形成了400萬噸鐵、鋼、材的能力,擁有包括爐外精煉、摩根七代軋機、KOCKS軋機等在內的國際一流裝備。
在質量保障手段方面,濟鋼投入1億多元配置了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ICP)、全自動端淬硬度計、直讀光譜儀、氧氮氫測定儀、紅外碳硫分析儀、金相顯微鏡等具有國際水平的高檔研究設備,所有的鋼種、所有的分析項目都可以在本廠內完成。“幾秒鐘,二三十個元素的數據全出來了。”萬長杰介紹,“一家國內知名企業的技術人員來到濟鋼研發中心,大吃一驚:有這么先進齊全的檢測手段!本來想去生產現場的他后來都懶得去看了。”
“我們的總資產是120億元,可年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00億元。從投資產出效率的角度看,我們是國內一流的。”李玉田說,“要弄就弄世界一流的。因為濟鋼未來面臨的競爭一定是全球化的競爭,不會只囿于區域競爭、國內競爭。”
一位鋼鐵行業的老領導在參觀濟鋼后,感嘆道:“現在,世界最好的鋼鐵裝備在中國,中國最好的優特鋼裝備在濟鋼。”
硬件是基礎,創新能力是核心
為了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水平,濟鋼也采取了諸多有效措施。
在投入方面,濟鋼每年用于研發的經費比例保持在2.5%~4%;如果按200億元銷售收入計算,研發費用每年至少5億元。同時,濟鋼設立專業技術帶頭人、專業技術骨干、技師隊伍等階梯型技術力量,設立科技成果獎、員工創新獎、新產品開發和質量獎等,激勵創新,壯大人才隊伍,提高知識分子收入。
此外,濟鋼利用外部力量,搭建眾多協同創新平臺,先后與鋼鐵研究總院、中鋼金屬制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技術合作,構建了體系完整的高端特殊鋼新材料研發平臺。為了給引進的國內外專家創造更好的生活、工作條件,濟鋼還新建了一棟8000平方米的專家樓。今年5月份,濟鋼發起成立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鋼材料創新聯盟,就是聯合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裝備零部件生產制造商和應用單位成立的。
“近年來,濟鋼共開發優特鋼品種300多個,僅去年一年就通過了100多家企業的二方認證,包括二汽、卡特彼勒等在內。”分管銷售的濟鋼總經理助理杜玉柱介紹。目前,濟鋼已經成為國內少有的可生產ф5.5毫米~ф300毫米規格全覆蓋的棒、線材特殊鋼企業之一。
用質量和服務擦亮金字招牌
“中國重汽一次來了8個人,提出一定要增加訂貨量。以前都是我們打電話,求人家訂貨;現在我們都是接電話,客戶催促發貨‘快點兒,再快點兒’。”杜玉柱談起前后對比,感慨不斷。原來,濟鋼考慮到物流因素,銷售半徑基本在500公里以內,但是500公里以外的瓦軸聽說濟鋼產品如此之好,就主動來采購了。
“濟鋼一直堅持創新,堅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比如非調質鋼、易切削鋼等,就是濟鋼應用戶要求開發的。”李玉田強調。他認為濟鋼品牌歷經60年風雨而不倒,源于濟鋼人根深蒂固的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與精品意識。
濟鋼不僅僅擁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的國家認可實驗室、河南省認定的省級技術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和河南省工程機械用鋼技術研究中心;還按照ISO9001、GB/T28001、ISO14001、IATF 16949技術規范建立了完善的認證體系,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智能控制。多年來,面對國家各級質量監督部門抽查審核,濟鋼產品的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與此同時,濟鋼還以最優質的服務擦亮濟鋼招牌。濟鋼以銷售為龍頭,實施接單排產、技術研發、合同對接、銷售服務一體化協同,及時為顧客提供一站式貼身服務。
“濟鋼嚴格兌現‘買我們的鋼材讓用戶放心,用我們的鋼材讓用戶省心,鋼材壽命周期內讓用戶安心’的服務承諾,實現從單純產品銷售向產品加服務的轉變,以高性價比的服務和品質為用戶提供超預期的價值。”杜玉柱表示。濟鋼規定了兩項制度:一是集團高層對戰略用戶直接負責制度,每個集團高管都分別負責幾個戰略客戶,提供貼身服務;二是鋼種研發小組與用戶服務科對接,按用戶需求生產,產銷研一體化。
“我們每一個鋼種都有一個研發小組,每個鋼種都有幾十個牌號,每個牌號對應不同的客戶,并且與客戶都簽有技術保密協議。”杜玉柱說,“我們一般是按企業標準而不是國(行)標生產產品。”
品牌產生光環效應。濟鋼產品得到了下游用戶的普遍認可,產品已經進入代表國際第一檔次的美國卡特彼勒、德國戴姆勒公司,國內進入了以東風汽車、三環鑄造、三環車橋等為代表的汽車用鋼企業,以東風德納、鄭州華威等為代表的齒輪鋼企業,以人本軸承、洛陽軸承、襄陽軸承等為代表的軸承鋼企業,以中鋼鄭州設計院等為代表的彈簧鋼企業,以山東勝通、山東大業等為代表的的簾線鋼企業,以上海奧達科、寧波晉億等為代表的的冷墩鋼企業,以鄭煤機、晉城煤機等為代表的煤炭機械用鋼企業,以一拖等為代表的農機企業。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目前濟鋼優特鋼占據著河南市場60%以上的份額。未來,濟鋼規劃在河南要達到80%以上的優特鋼市場份額,為河南制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當下的濟鋼已經從‘追趕’向‘領跑’轉換了,到了超越、創造的階段了。在這個階段,濟鋼需要承受的壓力很大。”李玉田說,“濟鋼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爭當領跑者。”
“‘南有興澄,北有濟鋼’,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李玉田說。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有關領導在調研濟鋼后曾表示:“苦苦尋找了這么多年:到底誰在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我們終于找到了濟鋼。”
不過,從2004年生產“大路貨”——螺紋鋼開始,經過轉型升級,濟鋼僅僅用十幾年時間就成為卡特彼勒、戴姆勒、東風汽車等大牌制造企業的全球供應商,成為國內特鋼領域的主力軍,其后來居上的邏輯是什么?
“我們就是踏踏實實根據市場抓轉型,誠信經營,創新發展。”日前,濟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玉田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表示,“濟鋼將圍繞建設中部地區高端制造材料基地的發展規劃,將在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制造等高端制造上走出濟鋼的特色之路。”
打造高端裝備“芯片”
中船重工有位領導曾經在濟鋼區域加工中心現場會上感慨地說:“如果把高端裝備產品比作電腦,濟鋼的特鋼產品就是裝備里的‘芯片’。”
“濟鋼是內陸企業,沒有物流優勢和資源優勢。但是,濟鋼有區域市場優勢,因為河南是裝備制造業大省。”李玉田分析。他認為,生產建筑用鋼的濟鋼必須轉型升級,必須生產出裝備制造業需要的高端材料,占領高端市場。
據悉,圍繞濟源的500公里范圍以內,有洛軸、洛拖、中國重汽、徐工、陜汽、鄭煤機、東風汽車、中船重工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高端鋼鐵材料生產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主要包括能源電力、高鐵、汽車、船舶、工程機械、大型及精密設備制造等行業需要的軸承、彈簧、齒輪、軸類、連桿類、緊固件、大型精密鍛件等。
“制造業從國外轉移到國內,再從沿海轉移到內地,這是趨勢,并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濟鋼就是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遇。”李玉田準確判斷。2004年,濟鋼就下決心搞轉型升級: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
不過,高端裝備對鋼材的質量及性能要求很高,因而門檻很高。
“2009年,我去鄭煤機推銷的時候,人家直接來了一句:‘你濟鋼行不行啊?我這里可是駐著軍代表!’言外之意是懷疑濟鋼的能力。”分管科技質量的濟鋼總經理助理萬長杰回憶企業轉型初期的情況。
“現在,他們是濟鋼的忠實客戶,每年需要7萬~8萬噸的棒材,基本上都用濟鋼的。”萬長杰說。
“要上就上最好的!”
為確保轉型升級成功,濟鋼做足了文章。
“如果你開的是拖拉機,肯定冒煙,肯定跑不起來,如果是奔馳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李玉田說,“要上就上最好的!”
“十二五”以來,濟鋼先后投入60多億元,實施了極具濟鋼特色的技術改造。
“裝備要最好的,但不要多余的。”李玉田說。根據實際需要,濟鋼針對煉鐵、煉鋼、連鑄、爐外精煉、真空脫氣、連軋等,按照特鋼生產的最高水平進行設計。這使得濟鋼成為行業同類型企業里花錢最少,但是裝備競爭力最強的,并使得濟鋼的優特鋼裝備工藝一次性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實現了企業硬件競爭力一次性到位。目前,濟鋼形成了400萬噸鐵、鋼、材的能力,擁有包括爐外精煉、摩根七代軋機、KOCKS軋機等在內的國際一流裝備。
在質量保障手段方面,濟鋼投入1億多元配置了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ICP)、全自動端淬硬度計、直讀光譜儀、氧氮氫測定儀、紅外碳硫分析儀、金相顯微鏡等具有國際水平的高檔研究設備,所有的鋼種、所有的分析項目都可以在本廠內完成。“幾秒鐘,二三十個元素的數據全出來了。”萬長杰介紹,“一家國內知名企業的技術人員來到濟鋼研發中心,大吃一驚:有這么先進齊全的檢測手段!本來想去生產現場的他后來都懶得去看了。”
“我們的總資產是120億元,可年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00億元。從投資產出效率的角度看,我們是國內一流的。”李玉田說,“要弄就弄世界一流的。因為濟鋼未來面臨的競爭一定是全球化的競爭,不會只囿于區域競爭、國內競爭。”
一位鋼鐵行業的老領導在參觀濟鋼后,感嘆道:“現在,世界最好的鋼鐵裝備在中國,中國最好的優特鋼裝備在濟鋼。”
硬件是基礎,創新能力是核心
為了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水平,濟鋼也采取了諸多有效措施。
在投入方面,濟鋼每年用于研發的經費比例保持在2.5%~4%;如果按200億元銷售收入計算,研發費用每年至少5億元。同時,濟鋼設立專業技術帶頭人、專業技術骨干、技師隊伍等階梯型技術力量,設立科技成果獎、員工創新獎、新產品開發和質量獎等,激勵創新,壯大人才隊伍,提高知識分子收入。
此外,濟鋼利用外部力量,搭建眾多協同創新平臺,先后與鋼鐵研究總院、中鋼金屬制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技術合作,構建了體系完整的高端特殊鋼新材料研發平臺。為了給引進的國內外專家創造更好的生活、工作條件,濟鋼還新建了一棟8000平方米的專家樓。今年5月份,濟鋼發起成立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鋼材料創新聯盟,就是聯合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裝備零部件生產制造商和應用單位成立的。
“近年來,濟鋼共開發優特鋼品種300多個,僅去年一年就通過了100多家企業的二方認證,包括二汽、卡特彼勒等在內。”分管銷售的濟鋼總經理助理杜玉柱介紹。目前,濟鋼已經成為國內少有的可生產ф5.5毫米~ф300毫米規格全覆蓋的棒、線材特殊鋼企業之一。
用質量和服務擦亮金字招牌
“中國重汽一次來了8個人,提出一定要增加訂貨量。以前都是我們打電話,求人家訂貨;現在我們都是接電話,客戶催促發貨‘快點兒,再快點兒’。”杜玉柱談起前后對比,感慨不斷。原來,濟鋼考慮到物流因素,銷售半徑基本在500公里以內,但是500公里以外的瓦軸聽說濟鋼產品如此之好,就主動來采購了。
“濟鋼一直堅持創新,堅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比如非調質鋼、易切削鋼等,就是濟鋼應用戶要求開發的。”李玉田強調。他認為濟鋼品牌歷經60年風雨而不倒,源于濟鋼人根深蒂固的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與精品意識。
濟鋼不僅僅擁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的國家認可實驗室、河南省認定的省級技術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和河南省工程機械用鋼技術研究中心;還按照ISO9001、GB/T28001、ISO14001、IATF 16949技術規范建立了完善的認證體系,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智能控制。多年來,面對國家各級質量監督部門抽查審核,濟鋼產品的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與此同時,濟鋼還以最優質的服務擦亮濟鋼招牌。濟鋼以銷售為龍頭,實施接單排產、技術研發、合同對接、銷售服務一體化協同,及時為顧客提供一站式貼身服務。
“濟鋼嚴格兌現‘買我們的鋼材讓用戶放心,用我們的鋼材讓用戶省心,鋼材壽命周期內讓用戶安心’的服務承諾,實現從單純產品銷售向產品加服務的轉變,以高性價比的服務和品質為用戶提供超預期的價值。”杜玉柱表示。濟鋼規定了兩項制度:一是集團高層對戰略用戶直接負責制度,每個集團高管都分別負責幾個戰略客戶,提供貼身服務;二是鋼種研發小組與用戶服務科對接,按用戶需求生產,產銷研一體化。
“我們每一個鋼種都有一個研發小組,每個鋼種都有幾十個牌號,每個牌號對應不同的客戶,并且與客戶都簽有技術保密協議。”杜玉柱說,“我們一般是按企業標準而不是國(行)標生產產品。”
品牌產生光環效應。濟鋼產品得到了下游用戶的普遍認可,產品已經進入代表國際第一檔次的美國卡特彼勒、德國戴姆勒公司,國內進入了以東風汽車、三環鑄造、三環車橋等為代表的汽車用鋼企業,以東風德納、鄭州華威等為代表的齒輪鋼企業,以人本軸承、洛陽軸承、襄陽軸承等為代表的軸承鋼企業,以中鋼鄭州設計院等為代表的彈簧鋼企業,以山東勝通、山東大業等為代表的的簾線鋼企業,以上海奧達科、寧波晉億等為代表的的冷墩鋼企業,以鄭煤機、晉城煤機等為代表的煤炭機械用鋼企業,以一拖等為代表的農機企業。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目前濟鋼優特鋼占據著河南市場60%以上的份額。未來,濟鋼規劃在河南要達到80%以上的優特鋼市場份額,為河南制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當下的濟鋼已經從‘追趕’向‘領跑’轉換了,到了超越、創造的階段了。在這個階段,濟鋼需要承受的壓力很大。”李玉田說,“濟鋼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爭當領跑者。”
“‘南有興澄,北有濟鋼’,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李玉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