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掀機場建設熱潮 2020年增至240個
發表時間:2015-07-02 瀏覽次數:2004次
外媒稱,在芒市機場20年前投入運營時,沒有幾家航空公司為這個位于中緬邊境地區的機場開通航線。中國近來的旅游熱改變了這一點——去年,7家航空公司帶去了超過100萬游客。
據路透社6月26日報道,芒市機場改擴建指揮部副總指揮李萍說:“剛開始的時候,吸引航空公司很困難。但現在我們正想方設法接納航班。”
報道稱,芒市機場是擴建中的60多個中國內陸機場之一,另外還有30多個新的地區性機場在建。據政府規劃者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機場數量將由目前的約200個增加到240個。
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稱,僅今年一年,中國就將在航空項目上投入約800億美元。
航空市場正受到商務旅行日漸增多和出境游人數急劇增加的拉動,刺激后者的是沿海和內陸城市中越來越富裕的中產階級。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出境游人數在2014年首次突破1億人次。隨著美國、法國和澳大利亞放松簽證政策,中國的出境游人數今年預計將再增加10%。這促使中國的多家航空公司開通了由南京、武漢或成都飛往紐約、巴黎和悉尼的航線,或者至少經停這些中國二線城市。
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也必定會推升運量。在該計劃中,政府的目標是將其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延伸到鄰國。一個由鐵路、公路和新航線組成的網絡是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門高崎機場去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近2090萬人次,遠超設計吞吐量,大連機場預計將在2016年達到滿負荷。
持懷疑態度者就大連市長海縣的大長山島機場等華而不實的“白象工程”(英文俗語,指昂貴或巨大但又不中用的東西)提出了警告,該機場耗資巨大卻很少使用。很多現有機場也因為前期投資巨大而陷于虧損。
李家祥稱,數據顯示乘客不斷增加,這為中國的機場擴張提供了支持。
李家祥說:“民用機場建設仍要適度超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我國民用機場建設仍然滯后,數量仍遠遠不夠。”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批復了新疆和黑龍江等省份的5個機場相關項目,總投資達到168.4億元。
重慶正在進行一項投資約294億元的機場擴建工程。而成都正在準備投入約693億元建設第二個機場。
航空業的繁榮正在增加包括泰雷茲公司、因陀羅工業公司、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在內的全球供應商的銷售額。
泰雷茲公司已在中國售出了40套空管雷達。它為北京、上海和廣州供應空管系統,不久前將新疆烏魯木齊也加入了客戶名單。
泰雷茲公司中國區副首席執行官夏勁松說:“隨著中國建設或擴建更多機場,對導航系統的需求將會增加,這也將帶來對空管系統以及監視技術的更多需求。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商業機會。
責任編輯:趙凡
據路透社6月26日報道,芒市機場改擴建指揮部副總指揮李萍說:“剛開始的時候,吸引航空公司很困難。但現在我們正想方設法接納航班。”
報道稱,芒市機場是擴建中的60多個中國內陸機場之一,另外還有30多個新的地區性機場在建。據政府規劃者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機場數量將由目前的約200個增加到240個。
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稱,僅今年一年,中國就將在航空項目上投入約800億美元。
航空市場正受到商務旅行日漸增多和出境游人數急劇增加的拉動,刺激后者的是沿海和內陸城市中越來越富裕的中產階級。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出境游人數在2014年首次突破1億人次。隨著美國、法國和澳大利亞放松簽證政策,中國的出境游人數今年預計將再增加10%。這促使中國的多家航空公司開通了由南京、武漢或成都飛往紐約、巴黎和悉尼的航線,或者至少經停這些中國二線城市。
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也必定會推升運量。在該計劃中,政府的目標是將其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延伸到鄰國。一個由鐵路、公路和新航線組成的網絡是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門高崎機場去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近2090萬人次,遠超設計吞吐量,大連機場預計將在2016年達到滿負荷。
持懷疑態度者就大連市長海縣的大長山島機場等華而不實的“白象工程”(英文俗語,指昂貴或巨大但又不中用的東西)提出了警告,該機場耗資巨大卻很少使用。很多現有機場也因為前期投資巨大而陷于虧損。
李家祥稱,數據顯示乘客不斷增加,這為中國的機場擴張提供了支持。
李家祥說:“民用機場建設仍要適度超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我國民用機場建設仍然滯后,數量仍遠遠不夠。”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批復了新疆和黑龍江等省份的5個機場相關項目,總投資達到168.4億元。
重慶正在進行一項投資約294億元的機場擴建工程。而成都正在準備投入約693億元建設第二個機場。
航空業的繁榮正在增加包括泰雷茲公司、因陀羅工業公司、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在內的全球供應商的銷售額。
泰雷茲公司已在中國售出了40套空管雷達。它為北京、上海和廣州供應空管系統,不久前將新疆烏魯木齊也加入了客戶名單。
泰雷茲公司中國區副首席執行官夏勁松說:“隨著中國建設或擴建更多機場,對導航系統的需求將會增加,這也將帶來對空管系統以及監視技術的更多需求。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商業機會。
責任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