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指數”顯示經濟回暖 降息降準預測現分歧
發表時間:2015-06-12 瀏覽次數:1897次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5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速從上個月的1.5%顯著下降至1.2%,回落幅度大于市場預期。此外,5月PPI(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速沒有改善,和上個月持平在-4.6%,但環比增速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至-0.1%。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CPI增速持續放緩,PPI連續39個月負增長,顯示當前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但一名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對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過度解讀,已經不能客觀反映新常態時期中國經濟的變化。他認為,一些綠色指標和行業微觀指標更能反映經濟走向的端倪。“當然,我們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微觀指標,看全局、看整體才能把握整體的宏觀走勢?!彼麖娬{。
令市場產生爭議的問題是,CPI下降是否將導致央行進一步降息降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經濟處于觸底企穩狀態,未來物價會逐漸小幅上升,PPI未來上升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央行未來一個月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則拋出五大原因,認為“降息周期已接近尾聲”。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通脹低位徘徊,下半年或再降息降準。
反映經濟變化的“新指標”
從具體分項數據來看,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雙雙回落是拖累CPI下行的主因。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副總裁章俊認為,未來2個月CPI的翹尾因素都將維持在0.7個百分點以上,預計CPI將在食品價格的帶動下重新反彈至1.5%以上。
相比CPI較為平穩的走勢,PPI已是連續39個月負增長,但5月份的環比降幅有所收窄。章俊認為,最近中央出臺各項政策支持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預計未來PPI將繼續改善。
一名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對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過度解讀,已經不能客觀反映新常態時期中國經濟的變化。他認為,一些綠色指標和行業微觀指標更能反映經濟走向的端倪?!爱斎?,我們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微觀指標,看全局、看整體才能把握整體的宏觀走勢。”他強調。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科學認識判斷經濟形勢的指標體系》的文章指出,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中長期貸款等實物量和金融指標的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選擇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評判經濟運行狀況符合中國實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發現,上述三個指標在5月份均有企穩回暖的跡象。其中,中國鐵路總公司昨日發布數據稱,今年5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28384萬噸,環比增長2.73%。1至5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142608萬噸。這是鐵路貨運在經歷長期低位徘徊后,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回暖跡象。
此外,10家主流機構對5月新增信貸平均預測值為8652億元。例如瑞銀證券認為,5月新增貸款有望反彈,推動整體信貸增速企穩。央行4月末降準將從供給端支撐銀行擴大信貸投放,且基建項目審批加快、地方平臺融資松綁也支撐信貸需求。預計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可能擴大至9800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3萬億元。
全社會用電量方面,4月份的增速已經由負轉正,盡管5月的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地方來看,多地用電量回暖明顯。
分析認為,盡管經濟運行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無論從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看,還是從就業、收入和節能等指標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
降息周期接近尾聲?
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已經三次下調政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究竟會否進一步降息降準?
連平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資本市場目前較為活躍,樓市也逐步回暖,股市偏熱,“目前的情況下并不適于降低存款準備金。”
“這一輪降息周期即將接近尾聲?!敝旌1笳J為,“是否會再一次降息,取決于本周四公布的經濟活動數據?!?br />
朱海斌預計降息周期即將結束的原因有五點。第一,增長形勢將在今年二季度企穩,并在三季度進一步改善,通脹率隨之回升,所以降息的必要性有限;第二,除了基準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央行在最近幾個月一直在積極引導降低市場利率。短期市場利率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限;第三,盡管政策利率下調,實際貸款利率在最近幾個月繼續上升。預計在2015年下半年CPI和PPI會有所上升,從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因此,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和資源價格改革)對于解決實際貸款利率偏高的問題比降息更有幫助;第四,信貸市場的扭曲限制了降息對實體經濟發揮作用的有效性;最后,朱海斌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份開始加息,這會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朱海斌預計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轉向量化措施,特別是使用有針對性的量化措施支持某些行業。
但依然有市場觀點認為,目前通脹低位徘徊,下半年或再降息降準。
在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5月份的調研中,準確預測了5月CPI數據的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則認為,6月CPI漲幅仍將為1.2%,央行6月或將再次降息降準。
招商宏觀謝亞軒預計,下半年央行仍有可能再次調降基準利率,同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此外,隨著跨境資金流入規模較往年趨勢性減少,央行仍可能繼續降準,并配合使用多種數量工具,如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包括SLO、SLF、MLF和PSL在內的各種創新型工具,以補充基礎貨幣缺口,并加強對不同期限利率的引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同樣準確預測5月CPI數據的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政策性工具回旋余地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將帶來新的紅利,創業創新熱情也日益高漲,這些對穩增長會起到積極作用。”他認為,全年CPI漲幅有望保持在2%左右。
財政組合拳下半年發力
當前經濟企穩迫切,財政組合拳也陸續發力。地方債發行和置換如火如荼,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在各地大力推進,中央財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下撥完畢,部分日用消費品降低進口關稅……
一名長期關注財稅的機構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無非最大化地平衡好“收”和“支”的關系。
在“支”方面,擴大財政支出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對經濟的拉動最為直接。從今年發改委批復重大工程的密度和各部門力推PPP模式來看,通過適當擴大赤字規模和盤活存量財政資金、加大支出力度將是貫穿全年的財政主線。
此外,在中央政府的部署下,減稅和清費也是今年財政和稅務部門大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針對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優惠政策力度在不斷增大。作為稅制改革的一大核心內容的“營改增”今年也有望擴圍至建筑業和不動產、金融保險業、生活服務業,這些行業將增加800萬戶試點納稅人,戶數是此前的兩倍。
在擴大開支和降稅清費的背景下,解決財政收入也是財政政策能否發揮積極效用的關鍵。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緩解收支矛盾主要通過3個途徑,一是增加財政赤字,二是盤活存量資金,三是調入預算調節基金。
其中,地方政府債券方面的政策值得關注。今年地方政府發行總額1.6萬億元的債券,包括1萬億元置換存量債務額度加上新發行額6000億元。官方消息顯示,財政部已經發布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的有關發行管理辦法,各地的發行安排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上述機構研究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財稅政策的思路已經比較清晰,前期的政策積累效應也在逐步顯現,把這些政策思路逐步落實和推廣將是下半年的重點。“盡管內外環境復雜,但我們的優勢在于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巨大,特別是積極向好的新因素正在不斷積累,新動力正在加快形成,我國經濟完全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彼硎?。
責任編輯:郭靜峰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CPI增速持續放緩,PPI連續39個月負增長,顯示當前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但一名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對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過度解讀,已經不能客觀反映新常態時期中國經濟的變化。他認為,一些綠色指標和行業微觀指標更能反映經濟走向的端倪。“當然,我們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微觀指標,看全局、看整體才能把握整體的宏觀走勢?!彼麖娬{。
令市場產生爭議的問題是,CPI下降是否將導致央行進一步降息降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經濟處于觸底企穩狀態,未來物價會逐漸小幅上升,PPI未來上升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央行未來一個月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則拋出五大原因,認為“降息周期已接近尾聲”。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通脹低位徘徊,下半年或再降息降準。
反映經濟變化的“新指標”
從具體分項數據來看,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雙雙回落是拖累CPI下行的主因。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副總裁章俊認為,未來2個月CPI的翹尾因素都將維持在0.7個百分點以上,預計CPI將在食品價格的帶動下重新反彈至1.5%以上。
相比CPI較為平穩的走勢,PPI已是連續39個月負增長,但5月份的環比降幅有所收窄。章俊認為,最近中央出臺各項政策支持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預計未來PPI將繼續改善。
一名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對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過度解讀,已經不能客觀反映新常態時期中國經濟的變化。他認為,一些綠色指標和行業微觀指標更能反映經濟走向的端倪?!爱斎?,我們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微觀指標,看全局、看整體才能把握整體的宏觀走勢。”他強調。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科學認識判斷經濟形勢的指標體系》的文章指出,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中長期貸款等實物量和金融指標的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選擇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評判經濟運行狀況符合中國實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發現,上述三個指標在5月份均有企穩回暖的跡象。其中,中國鐵路總公司昨日發布數據稱,今年5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28384萬噸,環比增長2.73%。1至5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142608萬噸。這是鐵路貨運在經歷長期低位徘徊后,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回暖跡象。
此外,10家主流機構對5月新增信貸平均預測值為8652億元。例如瑞銀證券認為,5月新增貸款有望反彈,推動整體信貸增速企穩。央行4月末降準將從供給端支撐銀行擴大信貸投放,且基建項目審批加快、地方平臺融資松綁也支撐信貸需求。預計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可能擴大至9800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3萬億元。
全社會用電量方面,4月份的增速已經由負轉正,盡管5月的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地方來看,多地用電量回暖明顯。
分析認為,盡管經濟運行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無論從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看,還是從就業、收入和節能等指標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
降息周期接近尾聲?
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已經三次下調政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究竟會否進一步降息降準?
連平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資本市場目前較為活躍,樓市也逐步回暖,股市偏熱,“目前的情況下并不適于降低存款準備金。”
“這一輪降息周期即將接近尾聲?!敝旌1笳J為,“是否會再一次降息,取決于本周四公布的經濟活動數據?!?br />
朱海斌預計降息周期即將結束的原因有五點。第一,增長形勢將在今年二季度企穩,并在三季度進一步改善,通脹率隨之回升,所以降息的必要性有限;第二,除了基準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央行在最近幾個月一直在積極引導降低市場利率。短期市場利率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限;第三,盡管政策利率下調,實際貸款利率在最近幾個月繼續上升。預計在2015年下半年CPI和PPI會有所上升,從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因此,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和資源價格改革)對于解決實際貸款利率偏高的問題比降息更有幫助;第四,信貸市場的扭曲限制了降息對實體經濟發揮作用的有效性;最后,朱海斌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份開始加息,這會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朱海斌預計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轉向量化措施,特別是使用有針對性的量化措施支持某些行業。
但依然有市場觀點認為,目前通脹低位徘徊,下半年或再降息降準。
在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5月份的調研中,準確預測了5月CPI數據的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則認為,6月CPI漲幅仍將為1.2%,央行6月或將再次降息降準。
招商宏觀謝亞軒預計,下半年央行仍有可能再次調降基準利率,同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此外,隨著跨境資金流入規模較往年趨勢性減少,央行仍可能繼續降準,并配合使用多種數量工具,如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包括SLO、SLF、MLF和PSL在內的各種創新型工具,以補充基礎貨幣缺口,并加強對不同期限利率的引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同樣準確預測5月CPI數據的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政策性工具回旋余地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將帶來新的紅利,創業創新熱情也日益高漲,這些對穩增長會起到積極作用。”他認為,全年CPI漲幅有望保持在2%左右。
財政組合拳下半年發力
當前經濟企穩迫切,財政組合拳也陸續發力。地方債發行和置換如火如荼,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在各地大力推進,中央財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下撥完畢,部分日用消費品降低進口關稅……
一名長期關注財稅的機構研究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無非最大化地平衡好“收”和“支”的關系。
在“支”方面,擴大財政支出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對經濟的拉動最為直接。從今年發改委批復重大工程的密度和各部門力推PPP模式來看,通過適當擴大赤字規模和盤活存量財政資金、加大支出力度將是貫穿全年的財政主線。
此外,在中央政府的部署下,減稅和清費也是今年財政和稅務部門大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針對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優惠政策力度在不斷增大。作為稅制改革的一大核心內容的“營改增”今年也有望擴圍至建筑業和不動產、金融保險業、生活服務業,這些行業將增加800萬戶試點納稅人,戶數是此前的兩倍。
在擴大開支和降稅清費的背景下,解決財政收入也是財政政策能否發揮積極效用的關鍵。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緩解收支矛盾主要通過3個途徑,一是增加財政赤字,二是盤活存量資金,三是調入預算調節基金。
其中,地方政府債券方面的政策值得關注。今年地方政府發行總額1.6萬億元的債券,包括1萬億元置換存量債務額度加上新發行額6000億元。官方消息顯示,財政部已經發布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的有關發行管理辦法,各地的發行安排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上述機構研究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財稅政策的思路已經比較清晰,前期的政策積累效應也在逐步顯現,把這些政策思路逐步落實和推廣將是下半年的重點。“盡管內外環境復雜,但我們的優勢在于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巨大,特別是積極向好的新因素正在不斷積累,新動力正在加快形成,我國經濟完全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彼硎?。
責任編輯:郭靜峰